投稿邮箱:mlscbd@126.com  |  在线QQ1289602223
 

法治天地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栏目 > 法治天地

成都简阳公安交警多项举措打造平安“开学季”
作者:陈同斌 李飞 | 来源:魅力四川报道 | 发布于:2019-09-02 05:01:49 阅读数:1101

      暑假即将结束,2019年秋季学期开学在即,为确保辖区学生返校期间交通安全通畅,成都简阳市公安局交警结合“除隐患、防事故、保大庆”交通安全整治攻坚战等专项行动,采取多项工作措施,努力创造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查隐患,管源头


      一是严查重点车辆驾驶人。该大队进一步对“两客一危”、大中型货车、面包车等重点车辆逾期未检验、未报废、驾驶人驾驶证被注销或降级、交通违法未处理、记满12分、驾驶证逾期未审验换证的,全面进行清理。二是严查校车驾驶人。组织对校车驾驶人进行一次资质查验,集中清理存在交通违法记录,对校车驾驶人因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原因,不符合校车驾驶人条件的,要坚决依法取消校车驾驶资格。并与驾驶人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组织驾驶人进行安全知识考试,切实提升安全意识。并组织警力对大中专院校临时学生接送车辆及驾驶人工作台账进行梳理,通过电话告知、短信提醒、上门走访等形式,对临时学生接送车辆车进行“临检”。重点检查车辆座位数和核载人数、外观标识,标志灯、停车指示标志、逃生锤、灭火器、急救箱配备以及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等情况,确保车辆行驶安全。三是严查校车运行线路隐患。主动联合应急管理、交通等部门,对学校周边道路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及时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及安全设施,集中整治占道摆摊行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点击新窗口打开


整秩序,净环境


      该大队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结合开展“除隐患、防事故、保大庆”交通安全整治攻坚战,一是整治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优化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环境。组织警力在国道、县道沿线学校、城区主干道沿线学校路段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突击对学校周边交通秩序进行大整治,对无证驾驶、无牌车辆、违法停车、非法占道经营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大力度查纠治理,严格落实定人、定岗、定职责,采取定点执勤与流动巡逻结合的方式掌控路面交通动态,保持严管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持续保持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高压态势,有效净化各学校周边的交通环境。二是根据辖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开学情况,合理调整勤务安排,充实护学岗警力,加强学校周边学生出行高峰期的交通疏导,维护学校周边交通秩序。三是联合综合执法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对机动车乱停乱放、无证驾驶、超速行驶、闯红灯、不避让行人、占道经营,行人、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整治,确保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勤巡控,保安全


      一是调勤务。结合简阳中学、阳安中学、简城一小、射洪坝小学等学校开学在即的实际,组织警力加强对校园周边道路的巡逻和管控,适时根据校园周边道路的交通流量和交通情况进行执勤执法,进一步规范校园周边道路秩序安全。二是严查处。加大对运送学生的校车、城乡客车的检查,主动查处超员载客、疲劳驾驶、违法超车、逾期未年检、违法会车、涉牌涉证等交通违法行为,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降低和减少“涉校”交通事故。三是保安全。严厉整治暑假末期和秋季期开学“飙车党”,充分发挥“白+黑”的工作模式,白天依托巡逻管控,夜间依托突击查处等工作方法,严查学生党驾乘摩托车实施超速行驶、无证驾驶、逆行、非法改装等交通违法行为,不断提高震慑力,促进学生积极养成遵纪守法,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强宣传,提意识


      一是媒体宣。密切与新闻媒体的协作,邀请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广发宣传学生接送车辆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教育广大家长不选择安全技术状况达不到标准的车辆接送学生,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不乘坐超员、“黑校车”;对交警部门开展学生接送车辆“临检”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宣传范围,强化舆论引导,形成人人关注交通安全、人人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氛围。二是入校宣。组织民警深入辖区中小学校进行座谈交流会,深入开展安全宣传,征求校方对学校门前、周边道路交通整治工作建议,明确了下一步工作任务。三是社区宣。深入社区、广场、客运站场等人群聚集场所,通过散发宣传材料、剖析典型案例、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摆放宣传展板等形式,让广大群众从根本上增强对学生接送车辆违法行为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对学生接送车辆违法行为监督举报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共同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陈同斌 记者 李飞)

                                              

编辑:金锐



魅力四川报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魅力四川报道”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魅力四川报道所有。如转载,须注明“来源:魅力四川报道”。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魅力四川报道”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魅力四川报道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魅力四川报道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魅力四川报道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魅力四川报道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mlscbd@126.com 电话:17381847546

点击次数:1101 更新时间:2019-09-02 05:01:49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成都成立38支市级应急社会救援队伍 统筹加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

下一篇:内江市中区“五个一”筑牢老旧院落消防安全屏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