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我们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
曹新松
一、文化是四方劳动人民的厚土桑田
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厚重,含宏万汇、气吞云梦,给人无限力量。它囊括了理工农医、政治法学、文学艺术、社会经济、人文历史、国防军事、营销服务、公共管理、国学经典、哲学智慧……犹如浩瀚星空、丰富多姿、璀璨无比。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鲜活源泉,是四方劳动人民辛勤经营的厚土桑田。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伟岸灵魂,文化是一个地方的金字招牌。文化能反映一个地方的精神面貌,文化能透视人们的潜在力量,文化是人们思维动态的形象演变。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也是思想底蕴,文化也是外在气质。文化自信让我们元气满满、精神十足,文化自信更是我们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有了文化自信,才会有清晰正确的思路方向和坚定正确的行动指南,也才有我们万众一心、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凝聚的磅礴力量。
二、文化是一种坚不可摧的神圣信仰
文化是一种坚韧执着的伟大精神,是一种坚不可摧的神圣信仰。五千多年的文化宝库,是亿万炎黄子孙的智慧结晶。经过传承发展,今天已为我们口口相传、耳熟能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文化精髓和核心,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是党和人民的行动指南。给了人民希望和无穷力量,极大增强了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璨若星河的中华文化宝库中,那些经典名句仍记忆犹新。比如人生须经历的三重境界才会苦尽甘来、柳暗花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要我们高瞻远瞩、看得到前方和希望;第二重境界,北宋词人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启发我们要有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要守好初心,要有始有终、善作善成,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不拔;第三重境界,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千回百转的艰难困苦之后有了意外的收获和惊喜,这种收获和惊喜出乎意料之外,又恰在情理之中。这种意境与“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如出一辙、不谋而合,让我们看到了拼搏奋斗之后的希望与未来,让我们得到了付出之后的果实与回报。
我们要一以贯之、心无旁骛学好中华文化,发扬红军精神,坚持“两个务必”,走好新时代长征之路。持之以恒抓实抓好各项学习教育活动,扑下身子、一心一意“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树牢政治信仰,坚守精神底线和初心本色,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始终同祖国站在一起,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文化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磅礴力量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朝名臣于谦的名句。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自信,他在字里行间的深处蕴含着一种强大的力量,给人以精神鼓舞,给人以心灵慰藉,给人以力量支持。这种力量从哪里来,追根溯源还是来源于文化的滋养,来源于一种自强不息的文化自信。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正是如此。只有思想源头的活力充足了、内涵丰富了、底蕴深厚了,才有臻于至境的外在完美表现,才会有召之即来、一呼百应的强大力量。在2022年的全县综合考评中,某单位以A等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这个成绩是靠一个团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换来的,是大家含辛茹苦、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大家对精诚合作、无私奉献的最好诠释。既是组织的充分肯定,也是党和人民的高度信任,更是每位成员不惧困难挑战、不惧一切风险、呕心沥血的结果,充分展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智慧。凡此种种,都离不开根植于我们骨髓血脉深处的文化自信。我们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弄懂了其中的哲学逻辑,理顺了其中的因果关系,深谙其中的来龙去脉和架构体系,就像搞清了复杂的人缘亲情关系一样。只有懂得它的重大意义和无限价值,我们才会去研究琢磨它,才会去借鉴推广它。因为它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将产生重大影响,将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文化自信是漆黑夜晚的一盏灯,是悬崖勒马的一根绳。
四、文化是一种阳光普照的坚定方向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毛主席的这首词中让我们看到了志在必得的文化底气与自信,一位“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将军形象也矗立在我们面前。也让我们联想到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笔下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字里行间有一种处惊不变的淡定从容,亦呈现了一种气吞山河的波澜壮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千军万马的宏伟气势瞬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让人触景生情、由物及人,仿佛横刀立马、驰骋疆场的英雄豪杰就在眼前。可以说这两首词并蒂莲开、比翼齐飞,达到了一骑绝尘的空前意境,攀登上了无与伦比的仰首高度,再次展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映衬出中华儿女成竹在胸、吞纳万物的轩昂气宇和无限智慧。这就是一代人长盛不衰的思想根基,这就是泱泱华夏的伟岸灵魂,这就是我们千百年来前赴后继的精神命脉。无论是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还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有一种气吞山河、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更有一种团结一心、奋发向上的气势凝聚。这种一气呵成的空灵流动之感,再加上细腻情思与粗狂豪放于一体的表现风格可谓鹤立鸡群、独一无二。让我们为之肃然起敬、拍案叫绝,让我们为之欢呼雀跃、灵魂激荡。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自豪,这是每个华夏儿女的骄傲。有了诸如此类璨若星河、绚丽多姿的文化瑰宝,人民会更有信仰,国家会更有力量,民族会更有希望。有了如此强大的文化背景和亿万人民孜孜以求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美好愿望就一定会变成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人不能没有思想动力,不能没有目标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和魂,就是把亿万人民的心灵紧紧维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也是带领我们一直奔跑向前的重要引擎。
五、文化是一份赤胆忠心的家国情怀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最大的底气就是“正”,就是对党对人民对祖国无限忠诚和无比热爱的那份家国情怀。面对各种考验诱惑,不管它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要做关汉卿笔下的“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一粒铜豌豆......”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锻造一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铮铮铁骨;要厚植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家国情怀;要淬炼不屈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要涵养两袖清风、廉洁无私的一身正气。这是我们的立身处世之本,也是我们的为学执政之基。
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方能行稳致远、到达目的地。人生是短暂的,要把短暂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要把青春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为人民办好每件事情,争做业务上的行家里手,要做到精益求精、毫厘不爽、问心无愧。要做政治上的清醒明白人,做生活中的睿智淡定之人。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险恶复杂之境,我们要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化危为机;我们要忠诚于党、一心为民,殚精竭虑、履职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努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新时代国家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六、文化是一种绵延不断的民族血脉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两句诗高度赞扬了竹的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和坚韧不拔的高贵品质,也让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博大精深的哲学智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找到了恰如其分的完美诠释。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勇气和智慧、韧性和毅力,铸就了一种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得以生生不息、代代传承,也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山水相依、延绵不绝。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执着努力和开拓奋进就是要让民族精神得以发扬光大,成为人类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不可阻挡的智慧光芒照亮人类前行的路。文化是一种思想信仰,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血脉传承。追寻文化足迹,我们会更好地了解国家和民族的昨天,更好地珍惜把握今天,信心十足、激情满怀地展望未来、追逐明天。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面对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要有处惊不变的淡定从容;对是非难辨的纷纷扰扰要有刮骨疗伤的洗心明目;面对真真假假的危言耸听,我们要从善如流,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肩负着神圣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本职岗位上担重任、扛大旗,为建设文明和谐、幸福美丽的现代化高原小城而添砖加瓦、呐喊助威,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应有力量。
七、文化是一种不期而遇的久别重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文化召唤未来,文化充满期待,文化蕴含更多可能。未来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未来必须坚持终身学习,未来必须坚守廉洁底线,未来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未来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未来必须对党绝对忠诚,未来必须坚定服务为民。
文化是一种气质标签,文化是一种自律修炼,文化是一种深度涵养。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有大志可凌云。文化伴随着人类文明已完全融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文化洋溢着无限生机活力,补充滋润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人类文明进步。文化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有形资产,文化是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精神力量。文化属于国家、属于人民的公共资源,有时也可以是私人财产。文化有时仿佛一种灵感,它会带给我们不期而遇的惊喜;文化有时宛若一位故交,它会拾寻我们久别重逢的暖心。它让我们自强不息;它让我们坚韧执着;它让我们沐浴春风、温馨满满;它让我们精神振奋、信心十足;它让我们意气风发、少年归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文化在实践中创新繁衍;文化在实践中发扬光大;文化在实践中进化崛起;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大放奇光异彩;文化在修检锤炼中与时俱进。
“踏烂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文化是流淌在骨子里的歌声与自豪,文化是举手投足间的一颦一笑,文化是在荆棘密布的丛林中的一次远行,文化是在苦难经历中的一次艰辛探索,文化是在真假难辨的流言蜚语中的一次求知求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鲜明的文化旗帜,必须有坚定不移的文化发展方向;一个个体、一个团队,也必须有底气十足的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我们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
编辑:金锐
上一篇:生命的昭示
下一篇: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石刻文化之旅 资阳安岳举办阿来线下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