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lscbd@126.com  |  在线QQ1289602223
 

特别报道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栏目 > 特别报道

“经”红壤传薪·“艺”弘扬之旅
作者: | 来源:魅力四川报道 | 发布于:2024-07-13 09:13:20 阅读数:1101

“经”红壤传薪·“艺”弘扬之旅

——成都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赴仪陇县开展暑期“三下乡”创新实践

蝉鸣山海,夏令悠长。近日,由成都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艺术学院组成的实践团师生一行34人赴“两德故里”南充市仪陇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紧紧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开展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故事宣讲、红色文化艺术展演和服务地方经济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受到当地政府、企业和老百姓的高度评价。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了“三结合五融入”的创新形式开展,即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相结合、文旅研学与文艺创作相结合、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相结合,整合仪陇县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实践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鼓励大学生结合地方需求,发挥专业所长,以创新、灵活的方式投身社会实践,以锐意进取赋能新质生产力,谱写青春华章。

红色琳琅之村,天府人文之韵。在天府旅游名村琳琅村,实践团志愿者们通过考察走访、文献查阅、资料收集等全面深入了解历史悠久的琳琅村,深切感受其发展变化,并结合自己的理解,通过艺术创作和表演的形式进行表达,体现了实践活动与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耕读传家久远,厚植文化基因。在客家耕读馆,实践团志愿者们了解了客家人的变迁和发展,感受了厚重的客家耕读文化,在艺术采风的基础上创作了歌舞节目《采茶》、《映山红》等,录制了宣传视频“大学生眼中的客家耕读馆”,并给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宣讲和展示,既是社会实践也是思政教育,体现了实践活动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有机融合。




追寻两德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在朱德纪念馆、朱德故里与张思德纪念馆,实践团志愿者们聆听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感受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录制了宣传视频“大学生眼中的朱德故里”,体现了实践活动与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的有机融合。每一次聆听都是一次党性教育洗礼,师生党员在重温入党誓词时许下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传艺文化长廊,剪影流光溢彩。实践团志愿者们前往仪陇文化馆、仪陇县剪纸博物馆,参观仪陇当地的民风民俗,体验民间剪纸,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认识到了传统工艺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将这种体会应用于专业实践活动,用艺术表达生活,体现了实践活动与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红韵舞台流转,高奏艺术颂歌。在红线里百姓大舞台,实践团志愿者们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色,将此行所看、所学、所得转化为成果,以红色诗歌诵读、红色歌曲演唱、歌伴舞以及自创客家文化舞蹈等形式,与市民们共同回顾革命历史,传承革命基因,用自己的才艺和热情奉献了一场文化艺术盛宴,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和反响,整场演出观众近千人次。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较以往,突出资源整合和成果体现,实践团志愿者们在活动实践中提升了综合能力,培养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奉献精神。他们用大学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地方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同学们在总结时纷纷表示,未来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编辑:李飞




魅力四川报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魅力四川报道”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魅力四川报道所有。如转载,须注明“来源:魅力四川报道”。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魅力四川报道”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魅力四川报道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魅力四川报道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魅力四川报道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魅力四川报道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mlscbd@126.com 电话:17381847546

点击次数:1101 更新时间:2024-07-13 09:13:20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各地抓基层抓基础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向纵深拓展

下一篇: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