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 试
曹新松
引子
W现在一家国企工作,收入还算过得去,基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W深知这一切的拥有全得益于从小至今的学习和考试,才拥有了今天的小有成就。
从上学起就与学习和考试形影不离,大大小小的考试加起来毫不夸张地说至少也有个千儿八百回了。
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淬炼重生,总让W津津乐道、记忆犹新甚至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W认为,考试不仅体现在答卷上。
因为人生处处有考场。
每次不同的考试于心灵上都是一次冲击和成长,真正地做到了以考促学、学以铸魂、学以增智、学以增值。
一
W记得那时对考试格外上心,尤其在上小学的时候。每次期末考试都要到乡镇中心校参加统考,全学区师生都十分重视,目的就是为了考到前三甲,取得好名次便可获奖。
考试的前一天晚上真有点激动,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还会做许多梦。梦见同学已经走了,自己考试快迟到了;梦见一个人在蜿蜒崎岖的小路上飞奔;梦见整个考室的考生都交卷了,就剩W独自一人在墙角全神贯注、奋笔疾书......
一觉醒来,结果天还没亮。倒头又睡,这下真睡着了。当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一路大呼小叫吹集结号的时候,W以最快速度匆匆起床,沿着“先遣部队”的足迹自个儿一溜烟奔跑到了学校。
W环顾四周,映入眼帘的可谓人山人海,周边乡村的考生看架势已悉数到齐。
考生们虽是一帮小屁孩,但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看得出来他们都是胸有成竹、志在必得,甚至还有一股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先声夺人之势。
这阵势让W多少有一些惴惴不安,考试毕竟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考核。不仅要考察考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考察考生解题答问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检验考生的心理素质是否过硬。
当然W也非等闲之辈,也算平时训练有素,甚至可以称得上年级中屈指可数的佼佼者。因为考取班上的第一二名几乎都是家常便饭。
小时侯W的记忆力惊人,堪称过目不忘。在考试这方面,W也是见过大世面的。
W最喜欢走进考场与同伴同台竞技、华山论剑、一决高下的那种感觉。
今天W大大方方走进考场,仅用了一半的时间就答完了全卷,轻轻松松走出考场。
虽是寒冷冬天,温暖之喜却溢于言表。
W一路走来,过五关、斩六将,考试成了他的拿手好戏。时光馈赠了W不少的奖状和荣誉证书。W也因此一路势如破竹、高歌猛进。像开挂一样,收获了很多属于考试和不属于考试的东西。
二
W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对过去记忆犹新,甚至还喜欢将如今教育方式和过去对比。
新旧照鉴,寻找差距,优劣高低自是一目了然、泾渭分明。
从主观上看,自主学习、自我督促、高度自律,自定方案、目标清晰、方法得当,这是实现成绩脱胎换骨、飞跃发展的基本之路。
没有自我主见,没有适己良方,靠亦步亦趋的被动盲从都将一败涂地,至少没有多大启色。
老师教也主要是教方法,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今天开放自主式教育方法相比,以前的死记硬背、棍棒交加、冷嘲热讽、无情谩骂、恶毒诅咒、大发雷霆、挖苦嘲讽、体罚侮辱等方式显然有些粗暴简单。
对于人的教育,还是离不开人文关怀、灵魂唤醒、正量引导、思想熏陶、心灵对话、尊重个体、优化人格这几个关键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三
W回顾过往所经历的风风雨雨、翻越的坎坎坷坷,事实证明,社会与人生的考试远比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要复杂得多。
W还清楚记得,多年前刚从某师范学院毕业的一名大学生Y。发生在Y身上的几件事让W记忆犹新、挥之不去。可以说,几乎颠覆了W最初的认知。
Y是师范专业本科毕业,读过不少教育专著,学了不少教育教学原理。而且还有名牌中学的实习经历,Y应该对教书育人是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了。
无独有偶,偏偏就是这样一位貌似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师范生让人大跌眼镜。也让把Y一直视为稀缺人才的教育部门深表遗憾。
在Y所带的毕业年级参加完高考之后,同学们兴高采烈正准备乘车返校时意外出现了。
青春年少的小伙子们参加完高考明显压力减轻,欢呼雀跃、争先恐后挤着上车。
想回校,更想回家。
Y这时不知哪根神经血流喷涌,怒气冲天、铁青着脸,急速堵在了大客车门口,并且伸手抓住了冲在最前面一个同学X的头发硬生生将其拽回,然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啪啪”扇了另一个同学Z两耳光。
X和Z也趁着马上就要离校的机会毫不示弱,疾速反应过来,二人齐齐上阵和Y扭打成一团......
挨耳光的这名同学Z最后气得眼冒火星,狠狠地将茶杯摔在了地上。
要不是学校的一名领导B及时劝阻,将两名同学呵斥住,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Y虽是一名人民教师,当时真的有点像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那般冲动。让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真的是无语了。
这件事后来成了同学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难以忘却。
同学们真的是眼中钉、肉中刺吗?就那么水火不相容吗?同学们即将告别母校走向新的人生和社会考场,就不能心平气和地观看他们用以释放压抑的最后一次精彩表演吗?
胸怀格局去哪了?浩瀚书海中的前朝后患、古今之鉴忘得那么干脆利落、彻底痛快吗?
这起事件中虽然学生不够理智,不该贸然冲动。老师也确实有些失态和过分。
陶行知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向学生和社会做出良好的表率示范。而不是以暴制暴、怀着仇恨报复心理拳脚相向、大干一场......
Y当时虽是一名稀缺的本科生,面对这次貌似“乌龙事件”的突然迎考,让其人品大打折扣、大大丢分。可谓三观尽毁、一败涂地。
据说这次经历之后,Y的戾气多了、平和少了。
Y的脾气性格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加古怪离谱,人生也一波三折、屡屡不顺。
这次实践考试成了Y心中永远解不开的结。同时也是X和Z灵魂深处永不消逝的伤痛。更让全校老师同学大跌眼镜、大失所望。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更多新的思考和感悟。比理论知识和课堂教育更鲜活直接、丰富深刻,给人以醍醐灌顶般的大彻大悟。
四
相比之下,B不仅是一位善于启迪学生心智、唤醒学生灵魂的优秀教师,更是一位具有大将风范、德才兼备的出色领导。
B心地善良、很有亲和力。
就在这次考试期间的第一顿饭,W有幸和B同桌。菜上齐了,同学们都规规矩矩正襟危坐,等待B发话之后才好动筷开吃。
当时B很高兴,春风满面、笑容可掬。B没有直接正面发言,而是笑着对W说,W你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此情此景。也就是表述一下老师和同学们当时那种激动喜悦之情。说实话,大家都是百感交集的复杂内心感受,用一两句根本就说不清道不明。W沉思片刻,灵机一动、脱口而出,“纵豆蔻词工,......,难赋深情。”看来W也是豁出去了,竟然把宋代姜夔的天工神笔之作也搬上场了。简简单单的一句,把B和同学们逗笑了。显然,B对W给出的答案很满意。
因为这是即兴考试,需要强大的临场发挥。如果从正面找答案,绞尽脑汁也难以如愿。
在今天看来,W当时的回答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五
Y和同学们的矛盾由来已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说来话长,维持秩序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想排斥异己、打击报复那才是Y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Y的这颗“高尚”灵魂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不忍直视啊!
至少说,Y在教育实践舞台上的考试彻底失败了。
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仅仅是一个方面,社会实践才是我们随时随地需要严阵以待的啊,来不得半点蹉跎和疏忽。
人生处处有考场!
Y在前些时间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也不知Y出于什么目的,把W的同桌E当着英语老师的面强行从英语课堂上赶出去了。
半个月时间不准E进教室上任何老师的课,每天强迫E在零下六度的严寒天气中趴在学生宿舍外的乒乓球台前反思写检讨。
Y要求E深刻反省、认真剖析,检讨字数必须达到1500字以上,达不到要求休想进教室上课。
这让E实在难堪、忍无可忍,后来索性不写了。
任凭Y玩尽各种手段,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惩罚也惩罚了,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反正就那么回事,无所谓了。
让Y啼笑皆非的是有一次Y实在是拿E没办法,就诱骗E到他办公室去想把E打一顿,以武力征服E。
E十分熟稔Y的惯用伎俩,偏偏不吃这一套。Y好好说E也许会听。但要用强制手段鞭笞肉体让其灵魂屈服,那Y就有点南辕北辙之嫌了。
Y多次诱骗让E去,可惜E对Y的教育套路看得一清二楚、了如指掌,早就识破了Y的阴谋诡计,根本就不配合Y,没有落入Y的圈套。
当E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的时候,Y只有不顾一切放下颜面歇斯底里地在空旷的操场上大声吆喝E,可是E根本就不理会。
因为这时E去了就必然遭受Y的拳打脚踢,因为这是Y教育学生时无计可施的必然选择。
E对Y太了解了,于是决定放下一切顾虑,也死皮赖脸地与Y打起了游击战。
当Y去追E的时候,E就往校门外跑。
Y指着E说,“有种的你给我进来”;E指着Y说,“有种的你给我出来”。
这令Y气急败坏、十分头痛。
正当在二人谁也不服谁、僵持不下的时候,校长D出面了,给二人各自吩咐了一番,才将事态得以平息。
让E认错回教室上课,对Y说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注重化解学生与老师的对立情绪,一味地打压惩罚只能引起学生的严重反感。
E算起来也是班上中等偏上的成绩了,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已进入了班上前十名。
当时班上有68名学生,这个成绩还有进一步向上发展的空间。
但这半个月的荒废对E来说损失太大了。
Y的这种做法无异于打蛇专门找七寸点儿,相当于今天很流行的说法“卡脖子”。
像这种关键时刻缺一两堂课就有点跟不上脚步、乱了方寸的感觉,半个月的黄金时间那就无异于毁灭性的打击。
E也只能暗自喟叹,“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E只能无奈地看着时光白白地流逝。
E面对犹如“草菅人命”的时间强盗,还能说些什么呢?这也许是对无话可说、愤怒之极的最好表达。
六
Y和高三二班的矛盾是重点、也是亮点。
到毕业时甚至达到了白热化状态。真可谓“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因为Y是高三一班的班主任,当时Y看上了一班的一位班干部F,一来二去Y和F真的好上了。
由开始在学校后山的偷偷约会到后来独处一室的缠绵苟合,再到后来公共场合的明目张胆,让小伙子和姑娘们有些忍俊不禁了。
同学们在各种场合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Y和F的那点“小九九”像一阵风传遍了校园每个角落,成了当时的新闻头条。
Y认为始作俑者是高三二班同学,因此点燃了Y心中莫名的怒火。也从此与高三二班同学结下了解不开的结。
高三一班同学也许是碍于情面,始终守口如瓶。
高三二班的那些老六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哪里容得下Y这般如此的“大刀阔斧、纵横捭阁”。
他们早就按捺不住骚动的情绪了。
不仅在背后大炒而特炒,而且Y给他们上课的时候,他们开始在课堂上当着Y的面阴阳怪气、有意无意提起这件事,有意去刺激Y伤痛而敏感的神经。
课堂上正面攻击搞得声势浩大、有榜有眼。并且异口同声、井然有序,比回答Y的提问还要整齐划一。
把Y都给搞懵了,本来口若悬河的Y显得语无伦次、结结巴巴。原来很有底气的Y也面红耳赤、手足无措。
此时此刻的Y阵脚大乱。
本来是Y给同学们上课,这下换了个儿、本末倒置了。
Y做梦都没想到,同学们会给其上多姿多彩、五味杂陈的一课。
也正是由于这堂课,彻底激怒了Y。
从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Y要伺机报复。
当同学们参加完高考正准备上车离去的时候,Y认为报仇雪恨的绝佳时机来了,于是上演了本文开篇的精彩一幕。
七
教育和其他管理工作一样,自然少不了对人性的尊重和对人的关心关爱。同时还必须尊重教育本身和人的发展规律。
教育和其他管理工作有相通之处,管理教化都需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人文关怀和尊重个体人格是前提,离开这个中心议题都是空中楼阁和无稽之谈。
有些事表面上看似惩罚,实际上是对法治精神的亵渎,对个体人格的不尊重。
人生处处有考试,不是一时,而是一世。
面对浩瀚的知识题海是一场考试,直面暗流涌动和惊涛骇浪,同样是一场没有纸笔、没有键盘的考试,处处需要严肃思考、认真作答,来不得半点马虎和闪失。
培养良好心态,正确对待人生的荣辱得失,也是一门必修课,需要每个人理性面对。
不管是理论考试还是社会实践,都充斥着许多盲点和未知。
有时专心致志、全力以赴的主观努力会显得那么无能为力和不堪一击。在大自然的捉弄造化下个体显得是如此渺小脆弱。
不是说每个人只要刻苦勤奋、认真努力了都有称心如意的回报。
世事无常、变幻多端。
早些年科技没有今天发达的时候,人们的思维却异常超前。
W还清楚记得参加一次重要选拔赛的时候,就有多人依托关系加分而提升名次获得了录取的重大机会。
所以说不要太在意自己的成绩名次,越是重大的考试越是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操纵掌控。
你没那个心思他有那个心思,你没那个能量他有那个能量,你做不到他做得到。
能把分数改高同样也能把分数降低。
类似的事情,你别以为这是风轻云淡的天方夜谭,或者是鬼神叠加的聊斋志异,也别认为这是画蛇添足的浓墨重彩,更不要认为这是心生埋怨的危言耸听。
无风不起浪,无水不行船。这些都是言之凿凿、有理有据的客观存在。
真的,太可怕了!
有这样一句名言犹在耳畔:“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尽管这样,W依然有相信真理的一万个理由,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
阳光普照、人性向善向美依然是社会主流。美好事物的积极价值正在无限绽放,且将持之以恒不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八
当W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爬山楼梯的那一刻,当W步入客厅紧紧握住朋友双手的那一刻,当W佝偻着身子小心翼翼蹚出会议室的那一刻,W感觉真的老了。
W已不再年轻,昔日的梦想犹存、但活力不再。“心在天山,生老沧洲。”“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当W面对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时,感慨万端,鼻头一酸,欲言又止,不知从何说起。
当W颤颤巍巍、语无伦次地陈述时,有的是冷嘲热讽、一片唏嘘;有的一本正经在洗耳恭听;有的傲气十足、不屑一顾......
W顾不上那么多了,就自说自话、喋喋不休地说了一通,只管一鼓作气完成上级交付的使命和任务。
W始终把每一次经历都当作考试,只要尽了力问心无愧就好。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无论怎样,W对工作始终保持热情不减,始终循规蹈矩、遵纪守法,始终对党和人民忠贞不二,始终心怀感恩。
“任我是三千年的成长,人世间中流浪,就算我是喀什噶尔的胡杨......”。
W回忆起一切皆为序章的过往,总显得眉飞色舞、心潮澎湃......
当W得了双百分的时候,当W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倒背如流的时候,老师总是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对W说你将来就是进北大清华的料。
当W第一次通过笔试走进面试考场的时候,总是那样胸有成竹、信心十足。像一位久经沙场的指战员调兵遣将、运筹帷幄、游刃有余。
当W看到“青草、小鹿、渴望、期盼......”等一大堆零散词语的时候,W总是那样毫不费力顺手拈来、对答如流。
当W专业成绩进入全班第一名被辅导员老师请到讲台介绍学习经验的时候,总是那样气定神闲、口若悬河......
W一次又一次遭受人性的考验和社会的鞭笞,依然初心不改、积极向善,用忠诚与担当书写新时代奋进征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欢笑与泪水。
后记
文学和音乐总是息息相通。音乐是文学的灵魂,文学是音乐的脚步。文学故事和音乐一样,陶冶情操、洗涤心灵,给人们以更多有益思考、深刻启示。
值此2025农历新年之际,一起来感受音乐的壮阔意境和美丽温馨吧。
“......任我是三千年的成长,人世间中流浪,就算我是喀什噶尔的胡杨......”。
“......从未说出我是你的尘埃,但你却是我的楼兰……”。
编辑:金锐
下一篇:庆 贺 中国春节非遗成功